文 | 華商韜略 斯欽
超2715億!
這是京東在本次11.11全球熱愛季的累計下單總金額,同比增長超32%,為近年來的最高增速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 侵權必刪
與之對應,今年雙十一,京東快遞員的配送距離達到了6.7億公里,距離相當于讓劉強東圍繞地球赤道跑一圈半。目前在全國,已有92%的區縣、83%的鄉鎮,實現了京東24小時配送,全國有200個城市實現了京東分鐘達。
而這一切,都要歸功于十三年前,劉強東自建物流體系的決定。
2007年,劉強東之所以決定要自建物流,主要是有兩個原因:
一是有些第三方物流公司粗暴對待貨物、超時送貨,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用戶體驗,嚴重影響了京東的品牌聲譽。
二是大多物流公司不能做“貨到付款”業務。就算能做,也會壓款,有些更是會卷款跑路。京東早期就曾遭遇攜款跑路的第三方物流公司,造成了幾萬元的損失。
當時京東也沒有核算具體自建物流的成本,只是為了減少客戶投訴,為了讓更多消費者來京東購物,于是就大舉投入資金,自建物流體系,頗有一種迫不得已的味道在里面。
同年,京東第一家物流快遞點在北京潘家園的一處小區開門營業,京東第一個倉庫在北京海淀鳳凰嶺落地。
當年為了狠下心自建物流,劉強東從今日資本徐新那里拿來投資,甚至為此不惜拿自己對京東控制權作為賭注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 侵權必刪
劉強東曾經這樣形容原有的商貿物流體系:一個筆記本電腦從工廠出來,進入到代理商,代理商再進入中關村,然后門店商家彼此之間為了炒貨,也會把這個筆記本電腦搬來搬去。
劉強東估算,按照傳統商貿的貨物流通規則,一個商品平均要被搬運8次以上,這對于社會物流資源來說,是一種浪費。
而京東的目標,就是把這樣的商品搬運次數減少,降低物流成本,然后這部分降低成本讓利給消費者和品牌商家。
背負著這樣的使命,僅僅在三年之后的2010年,京東物流就已經成功覆蓋了40多個城市。
同樣是在這一年的3月11日,京東發布公告,正式并購SK電訊旗下的千尋網,一舉獲得了300多個獨立供貨商和27萬多款的各類商品,此舉被外界視為京東正式開始向全品類電商平臺發展的標志。
為了支撐起京東的全品類發展戰略,京東物流就需要在后端建立起強大的供應鏈體系,發力自研技術,增加供應鏈的高科技技術含量,將會是京東物流發展壯大的不二法門。
2010年,京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倉庫管理系統WMS1.0上線;2012年,京東“青龍”物流配送系統發布;2014年,國內最大的、最先進的京東“亞洲一號”投入使用,包含自動化立體倉庫、自動分揀機等多個先進設備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 侵權必刪
現如今,京東智能供應鏈每天能給出超過30萬條的供應鏈智能決策,相當于數萬名經驗豐富的“老采銷”7*24小時工作。一邊幫助3.3萬個品牌、超過500萬種商品進行銷售預測;另一邊,通過智能預測、自動調撥和智能履約,支撐32個省市自治區、近200個城市的大促預售商品的前置決策。
劉強東說:在“第四次零售革命”的大潮中,京東致力于成為未來零售基礎設施的服務商。
——END——
歡迎關注【華商韜略】,識風云人物,讀韜略傳奇。
版權所有,禁止私自轉載!
如涉及侵權,請聯系刪除